“柔情化干戈 铁肩担正义”的女法官——彭鸿森
2023-03-08 08:41:0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刘惠明 | 作者:吴卫群 | 点击量:6334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记者 伏志勇  通讯员 吴卫群)剑胆铸琴心,刺桐绽芳华。在天元区法院,有一群人撑起公平正义的“半边天”,她们不负时代机遇,激扬巾帼之志,点燃奋斗热情,矢志拼搏奋进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最美身姿,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出最美声音,在自我升华完善中绽放最美光彩。

彭鸿森,1978年出生,二级法官,现任天元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。她温柔爽利,总是以耐心、谦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当事人,她胆大心细,注重工作方法,总是以出其不意的方法赢得当事人的心,最终圆满化解案件。

忠党爱国,以德立本。

作为一名党员法官,她时刻牢记司法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司法,法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法官。在民事审判中,她时常在审理案件的同时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当事人收获的不只是一份裁判文书,还有爱与担当。一件5名未成年人在同学生日聚会时租赁观光自行车骑行,致一名老年人摔倒受伤的民事案件,其中存在多种法律关系,滋生多重矛盾,各方当事人的情绪激动。针对该案的特殊性,庭审中她从"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"开始讲修齐平治,从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梦想讲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;在她庄严地背诵入党誓词时,一位未成年人的父亲激动地站起来说"我也是一名党员,我愿意调解,为自己负责为人民服务";后来在该名党员当事人的带动下,原、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并当场履行完毕。

慧心巧思,以理化纷。

基层法院面临许多年龄大、缺乏法律常识又没有经济能力聘请专业律师代理的当事人,此时法官仅靠专业法律依法办案,当事人反而对法院工作的不信任甚至怀疑。于是,她针对基层审判的特点,慧心巧思,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、谚语、典故等诠释法律知识,让当事人更能从内心理解并服从法律,从而真正化解双方的纠纷。在审理某邻里纠纷案件时,对于调解方案,一方表示不予认可,见此契机,彭鸿森用“六尺巷”的典故劝诫双方以邻为善、以和为贵。最后,在她耐心劝说下双方当庭达成了调解协议。

春风细雨,以爱止争。

言语忍,忿自泯。她经常通过在庭审中添上几把人间烟火,融入少许诗情画意,用诚意及温情,帮助当事人定纷止争。在审理某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,由于双方没有对多年的数笔款项就付款性质进行总结算,对欠款本息金额争论不休。面对僵局,她从双方关系入手,当了解到原、被告均系八十年代初的大学同学,因被告敬仰毛主席而选择来到湖南就读大学时,于是彭鸿森趁热打铁,引领原、被告一起缅怀毛主席,回忆红色青春,吟诵《沁园春·雪》,促成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。

执法如山,以法服人。

自2017年起至今,在民事审判庭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近1200件,她执法如山、清廉如水,捍卫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无论是标的逾亿元、集团诉讼,还是没有标的名誉权纠纷,她都秉承钉子精神,力争将每起案件钉实钉牢。在审理某总包单位诉开发商的建设施工合同案件时,该工程自2014年施工,2021年才完工,历经7年之久。期间,业主对房屋质量多次提出信访,农民工亦多次信访索要工资。面对这种复杂情形,她主动出击、多方联动,一方面要求原告对业主合理的质量投诉进行后期维护,另一方面安抚农民工情绪。同时,她针对原告方未保存相应施工资料致使工程量难以确定的情况,多次向鉴定人员学习建设施工专业知识并探讨解决方法,组织原、被告双方协商应对方案,深入现场实地勘查,促成鉴定完美收工,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。

柔情化干戈,铁肩担正义。在一次次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,她用无私真挚的温情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,她用铁骨柔情诠释共产党员的本质,她用如诗如画的年华,在法治路上风雨兼程,撑起了一片公平正义的天空。


一审:曾金春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何金燕

责编:刘惠明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